大年初二,沾福氣
春節(jié)七天
我們給博物館珍寶排了個班
每天一款“顯眼包”來報到
今天上崗的寶物是↓↓
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
這兩只小熊,很難不讓人想到春節(jié)檔電影中的熊大、熊二。
它們蹲坐在地,雙手上舉,嘴巴微張,耳朵豎起,仿佛在互道“恭喜恭喜”。
文物名叫鎏金熊形青銅鎮(zhèn),鎮(zhèn),指的是席鎮(zhèn)。
鎏金熊形青銅鎮(zhèn)于1952年在安徽省合肥市出土。熊鎮(zhèn)造型的生動可愛,倒是可以讓我們和古人產(chǎn)生某種精神上的連接。原來大家對萌物的喜愛,跨越千年,一以貫之。
席鎮(zhèn)是做什么用的呢?
古人的生活起居可用一句成語概括——席地而坐。因此,“席”與先秦兩漢時期民眾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。用藤子、蘆葦、蒲草或竹條編織的席子質(zhì)地柔軟,容易卷邊,有人起身時席子還會移動。所謂“席不正不坐”,因而需要將鎮(zhèn)置于席的四周,將其固定,以合禮儀。
您看看,多講究。
這一時期,青銅器物文化開始更重視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設計,人們對銅器的使用轉(zhuǎn)向了日用品。
到漢代,金屬冶鑄業(yè)得到進一步發(fā)展,漢代席鎮(zhèn)多被做成動物形,常見的有虎、豹、辟邪、羊、鹿、熊、龜、蛇,常見的質(zhì)地有銅、鐵、玉、石等。
咱們主要來看看銅器。
河北北莊漢墓出土的銅虎鎮(zhèn)、河北滄州貫公墓出土的銅豹鎮(zhèn),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銅豹鎮(zhèn)、江蘇盱眙大云山西漢江都王陵一號墓出土的銅虎鎮(zhèn),都為錯金銀工藝飾以虎斑紋,這些虎豹形象都是盤踞或者臥姿,造型各異,但都威風凜凜,聰明機敏。
熊和鹿也是漢鎮(zhèn)中常見的造型。
熊在漢代,不是兇獸,是祥瑞?!对娊?jīng)·小雅·斯干》有言:“大人占之:維熊維羆,男子之祥。”
這款鎏金熊形青銅鎮(zhèn),展現(xiàn)了對熊這種動物的仿生化裝飾處理,無疑為居室增添了活潑自然的氣氛。
出土于河南陜州區(qū)后川西漢墓的嵌貝鹿形青銅鎮(zhèn),整體作側(cè)臥狀,轉(zhuǎn)頭回看。頭上雙茸初露,頸部細長,身體倒是胖墩墩。鹿的四肢前躬后屈,背上還嵌著褐色斑紋的天然大螺殼,代表梅花鹿。
鹿在我國古代也有獨特的文化內(nèi)涵,從秦代起,鹿就象征著帝位與政權。也有說法,鹿者,祿也,漢代人在鹿身上寄托了功名利祿長壽富貴的追求。
席鎮(zhèn)只是小物件,放在展廳,稍不留意,你甚至可能錯過它。但席鎮(zhèn)也反映著當時的生活方式,在實用之外,也寄托著美好的祝愿,被賦予了更多文化意味。
新的一年
祝你像鎏金熊形青銅鎮(zhèn)一樣
笑容滿面,喜氣洋洋!
供圖:中國國家博物館、河北博物院、視覺中國